close
標題:

我想知中環街道起源&歷史

發問:

我想知既街係 伊利近街 閣麟街 荷李活道 干德道

最佳解答:

荷李活道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荷李活道65號前身是道濟堂 [1]國父孫文在港習醫時當到於此基督教聚會 在荷李活道62號有這家舊型的中式米店 荷李活道190號近水坑口街,這一家為著名的路邊鞋店 荷李活華庭的南面正門在荷李活道,北面是德輔道中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查找與此分類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Category:荷李活道 著名的香港石牆樹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荷里活道,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好萊塢無關,卻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編輯] 特色 今日的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 由於早年統治香港的英國人聚居荷李活道一帶的半山區,中環荷李活道南邊一段的蘇豪區英文名字「Soho」除了取源於英國倫敦蘇豪區外,起初也是來自「荷李活道的南邊」的英文縮寫「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今天的蘇豪區充斥著不少充滿外國特色的餐廳和酒吧。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著蘭桂坊,而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亦位於此街上,而在舊中區警署側中央廣場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訪港時到此消遣。連接中環與半山區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荷李活道。 在上環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摩羅街,則是著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亦是著名廟宇文武廟的所在地。 [編輯] 歷史 荷李活道是殖民地時期首條街道,早在1841年英國人登陸香港島時便開始興建,在太平山山腳的荷李活道,早年尚未填海前乃接近海邊的,經過百多年來中環不斷填海,已遠離海傍甚遠。很多人以為荷李活道得名自美國加州電影生產地荷里活,其實道路名稱源自早年荷李活道兩旁種植的冬青樹(Hollywood),因此被命名為Hollywood Road,中文則音譯為荷李活道。這名稱出現時,美國的好萊塢尚未出現。 自開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經是華人聚居地,主要都是以低下階層為主,像現任香港特首曾蔭權幼年時便曾在荷李活道居住。在荷李活道與樓梯街交界的文武廟,早在香港開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紀初乃香港平民處理經濟糾紛的地方,並有不少華人參拜。在荷李活道中環部分的舊中區警署,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進行過擴建,今日亦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今日荷李活道亦是著名的旅遊地點,遊客主要都是來購買中國古董為主,其中有不少都是珍貴文物,而貨品來源亦一直受到爭議,所以香港政府推廣旅遊活動中都極少提及荷李活道的古董買賣。原本是地標之一的「振隆白米」現已結業。 伊利近街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在2006年11月於伊利近街開業的西式快餐店伊利近街(英文:Elgin Street),俗稱「泥街」(原因可能是因為讀音相近或滿佈泥濘),是位於香港中環荷李活道以南,半山區堅道以北的一條山坡單線上山行車路。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特色 3 參見 4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伊利近街是紀念負責與清政府談判北京條約的伊利近佰爵(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英國政府在北京條約中獲得清政府割讓九龍半島。北京條約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陷北京。當時伊利近勛爵以全權公使、首席談判代表隨英軍至北京。當依利近得知之前被清軍擄去之英國外交人員被清軍虐待至死後,下令英軍焚燬圓明園作為報復。 [編輯] 特色 伊利近街南段現在成為中環蘇豪區的一部份,有不少外國風格的美食餐廳,人流不絕。伊利近街中上段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交架,所以中外遊人更加多。 在伊利近街上最大間的西餐館。 伊利近街之中段,於些利街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交匯點西望。 眾多的西餐廳進註之後的伊利近街北段。 伊利近街中下段被卑利街及士丹頓街切開,風景南轅北轍。 伊利近街的北段,仍然存有香港庶民飲食的大牌檔,包括現已搬入店舖內的民園麵家和它旁邊的玉葉甜品 伊利近街下方的大牌檔。 古玩店有文革用品。 在2005年8月的民園麵家(大牌檔)。 本土經濟,二手故衣店。 閣麟街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閣麟街閣麟街是香港的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區一帶。山下連接皇后大道中交界,山上連接擺花街及結志街交界。整條街道的上方為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的一部份。 干德道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干德道1號 干德道近20號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的出入口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查找與此分類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Category:干德道干德道(Conduit Road,舊稱干讀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半山區,為該處的主要道路。道路東端連接羅便臣道及己連拿利交界,西端連接旭龢道及克頓道交界。香港日治時期,干德道曾被改名為出雲通。 干德道20號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的最南端半山區出口。主要是大單位、高尚住宅區。

其他解答:

伊利近 (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and 12th Earl of Kincardine,1811年7月20日-1863年11月20日),又譯音 額爾金(Elgin),亦有稱 卜魯斯(Bruce) 英國殖民地官員。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作為英國談判代表,全權公使隨軍至北京,談判北京條約,並下令焚燬圓明園,作為英國外交人員被虐至死的報復。香港上環有伊利近街紀念其訂立之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荷里活道,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好萊塢無關,卻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編輯] 特色 今日的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 由於早年統治香港的英國人聚居荷李活道一帶的半山區,中環荷李活道南邊一段的蘇豪區英文名字「Soho」除了取源於英國倫敦蘇豪區外,起初也是來自「荷李活道的南邊」的英文縮寫「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今天的蘇豪區充斥著不少充滿外國特色的餐廳和酒吧。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著蘭桂坊,而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亦位於此街上,而在舊中區警署側中央廣場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訪港時到此消遣。連接中環與半山區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荷李活道。 在上環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摩羅街,則是著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亦是著名廟宇文武廟的所在地。 李活道是殖民地時期首條街道,早在1841年英國人登陸香港島時便開始興建,在太平山山腳的荷李活道,早年尚未填海前乃接近海邊的,經過百多年來中環不斷填海,已遠離海傍甚遠。很多人以為荷李活道得名自美國加州電影生產地荷里活,其實道路名稱源自早年荷李活道兩旁種植的冬青樹(Hollywood),因此被命名為Hollywood Road,中文則音譯為荷李活道。這名稱出現時,美國的好萊塢尚未出現。 自開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經是華人聚居地,主要都是以低下階層為主,像現任香港特首曾蔭權幼年時便曾在荷李活道居住。在荷李活道與樓梯街交界的文武廟,早在香港開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紀初乃香港平民處理經濟糾紛的地方,並有不少華人參拜。在荷李活道中環部分的舊中區警署,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進行過擴建,今日亦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今日荷李活道亦是著名的旅遊地點,遊客主要都是來購買中國古董為主,其中有不少都是珍貴文物,而貨品來源亦一直受到爭議,所以香港政府推廣旅遊活動中都極少提及荷李活道的古董買賣。原本是地標之一的「振隆白米」現已結業。 干德道(Conduit Road,舊稱干讀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半山區,為該處的主要道路。道路東端連接羅便臣道及己連拿利交界,西端連接旭龢道及克頓道交界。香港日治時期,干德道曾被改名為出雲通。 干德道20號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的最南端半山區出口。主要是大單位、高尚住宅區。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arrow
arrow

    xab61jp14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